调琴入门(四)--打板(Buzz)排除Buzz也者,有人说打弦,有人说打板,大陆人说打品,其实都指的是同一件事,就是说当左手按住某些格,右手以正常力量弹奏时,琴弦的振动会碰到弦枕(Fret),使得听起来像是" 咧!咧!咧! "的声音。
深究其原因,大多有三:
1.Bridge太低
2.Neck弯曲度不对
3.右手太用力
其中,第三项属个人因素(其实多半是此原因),在此先按下不表,如果你懒得回去找
以前我贴的" 调琴入门 ",这里另外提供一种专供克服Buzz用的调琴方式。
在开始之前,先说明一下我个人惯用的几个术语。
于下文中," 低把位 "是指第1格到第6格," 中把位 "是第7格到第12格," 高把位 "是第13格到第24格(or more)。Neck" 弓形 "指的是中央凹下而两边突起的情形," 球形 "是中央突起而两边较低的情形。
了解了吗?别急,先调好音,接上Amp,琴上前后Pickup都开到最大,Amp上的EQ调到中间位置,准备好工具,这就上路啦!
一、先Check Neck弯曲度是否合宜
1. 把Bridge的高度降到最低,再调一次音,然后左手不要按,弹看看,先确定空弦时不会打板。如果空弦就会打板,那保证Neck已不仅是球形,还可能呈现如赵传秃头般的线条。(注:在某些Bolt-on的琴上,有可调Neck仰角的设计,若Neck调得太后躺,也可能会打板。)要是Neck已经那么" 赵传 ",先将它调成较为笔直,再继续往下看;至于如何调,
请参考" 调琴入门(三) "。
2. 分别在低把位,中把位和高把位,以半音练习的方式,一格一格的试,看打板的情形为何。
…如果只有高把位不会打板,表示Neck呈球形。
…如果只有低把位不会打板,表示Neck呈弓形。
…如果只有高把位会打板,表示Neck仅略呈弓形。
…如果只有低把位会打板,表示Neck仅略呈球形。
<Neck的调整方式请参考" 调琴入门(三) "。
每次调整Neck后,皆须重新调好音再做Check的动作。>
…如果只有中把位不会打板,请检查Fret是否有磨损。
…如果左手按任何一格都会打板(绝大多数是如此),请将Bridge调高一些再试。如果Bridge降到最低,而每一格都不会打板,恭喜你,史上传说中的"
天琴 "终于出现了,你的Bass可以去向金氏纪录委员会登记了。
3. 依上述方式反覆检查及调整,直到高、中、低把位皆不会打板,再将Bridge降低一点点,看看是否都会略为打板,用意是验证Neck的弯曲度是否正确。

二、Bridge的高度Setting这部分应如何调整才算正确?实为见仁见智。以前我都将它调到怎样出力都不会打板的程度,因为我喜欢用力抠弦时,那种颗粒雄壮的Tone。但那也使得弦较高,速弹时左手较为吃力。后来我将其降低许多,虽然拨弦力量需抑制在较小的范围,但跑音可以快了好多,稍微改变右手手指拨弦的Touch,一样可以弹出颗粒状(不是在说那个啦);而出力弹时所发出的打板音,反而有点Alternative(另类音乐)的感觉。前几天,与邱培荣聊到这个话题,他说他在美国时,看到许多好手都把弦降的很低,几乎只要用一点力就会打板,但是只要Tone调得好,打板音一样很棒。事实上,我认为如此调,与其他人合奏时,不但听不太出来打板,更增加Bass音的穿透力(不是只有Guitar才有)。
我的建议是:
打板音可视为Bass的另一种音色,适量的使用可以让你的弹奏更有味道,更具爆发力,尤其是在Solo的时候。而新手也不要自囿于" 新手 ",一开始学习,就要知道如何控制弹奏的力量,切记:Tone的变化主要在于手指。
前几天我才刚换Blue Steel的弦,已经调了三天琴,先将Bridge调得高一些些,让Neck习惯新弦的张力,过两天再将其降低到打板边缘。调琴是得花上不少时间,何况是自己的琴。
此外,还是那句老话:好弹的琴,Tone未必最好。我自己都将琴调到不是那么好弹(也不难弹就是了),但Tone的弹性与饱和度一定要好。
1- 将琴就弹奏位置, 同时按住第4弦的1品与琴颈接身体那一品(通常bolt-on琴, 如Fender, 在17品。 若是neck-thru通体琴, 如Rickenbacker 4003 或Gibson/Epiphone Thunderbird 则是最后一品), 看看第4弦与第8品的距离。 若是超过1——2张名片的厚度(=.025英寸=0.6mm), 则是太过前弓, 必须松弦之后顺时针方向调紧truss rod (琴颈内钢筋),把琴颈调直。 若是弦与品相贴, 则是全直或后弓, 必须调松truss rod(不需先松弦)。在琴颈接近笔直的状态下, 升降saddles(弦鞍)才有意义。
2-琴颈调到接近笔直后, 就调整琴桥saddles高度,把弦高调到正常弹奏舒适,并且各把位不打品的高度。
3-然后调八度音准。空弦音准了,而12品音偏低,则把saddle往前调。反之,则往后调。
4-然后调整拾音器高度(按住各弦在最后一品, 让前拾音器与弦距离不小于1/8英寸(=3mm), 并且各弦音量平均。 之后再把后拾音器高度调至其音量与前面pickup相等或稍大些。
*注意:以上的调整顺序不可颠倒或改变*
琴颈笔直而弦低会好弹, 音色较亮, 缺一点中低频。
琴颈前弓而弦高, 则音色较厚但是缺高频,并且弹起来左手费力。
你也可以将琴颈调到笔直, 但把琴鞍调高, 结果是弹低把位左手很轻松, 高把位则费点儿劲。
所谓完美的setup (调校)既是针对每个乐手在playability (手感与"好弹度")与音色双方面找到最好的妥协之地。
在看到很多人还在为自己的琴苦恼的时候想到了这些
有人觉得自己的琴弦是不是太高了,你可以试试
如何调整琴颈
在琴弦放松的情况下(小窍门:如果你的琴带摇把你可以用他来放松你的弦,免得调音麻烦),用六脚板调整琴颈内的钢筋。要看你的琴是在什么地方调。在琴头这调的向6弦方向是紧(也就是调成反弓形)。在琴体(音空)处调,向1弦调是紧。
调好后,把琴调到标准音(如果你完死亡就别), 然后 ,用左手摁住一品 , 右手小拇指摁住最后一品(可以用大拇指试品与弦的高度),如果12品与弦还有距离,就继续扳。
如果调好后12品与弦没有间隙(最好是留一点点,差不多一弦的粗细那么多)
如果出现打品(可能你的弦要换了)把琴马放高,
其实打品还有很多可能性。有些是杂音琴马,琴颈的问题